珠江航務工作會議紀要
內河航運發展空間巨大
1月5日,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召開2022年工作會議,總結2021年工作,分析研判當前形勢,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
從會議透露出的幾組數據來看,珠江水系內河航運存在著巨大發展空間:
(圖片來源:珠江航運)
珠江水系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8.79億噸,
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66億噸,占比40.7%;
珠江水系外貿貨物吞吐量5.27億噸,
內河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8228萬噸,占比15.6%;
珠江水系集裝箱吞吐量6843萬TEU,
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358萬TEU,占比19.8%。
發展前景
問題與機遇并存
一、港口貨運占比有待提高。
珠江水系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僅僅是全系港口貨物吞吐量的4成,對比美國內河貨運量是沿海貨運量的3.4倍(美國三面沿海),而我國號稱內河流域最廣的水運之國,珠江水系更是我國三大水系之一,足以見得,在港口貨運占比這一塊,還有待提高。
二、內河航道聯網低。
珠江航道網目前由5條3000噸級以上海船航道、6條1000噸級海船航道和4條內河三級航道組成。但是在內河航道上,僅有一條西江(西江航運干線長洲樞紐船閘完成過閘貨運量1.52億噸,同比增長0.8%。)貫穿上下游,發源于云南,流經滇、黔、桂、粵4?。▍^)打通華南地區直通粵港澳腹地。但珠江-西江干線與支流流通程度低,周邊城區、城鎮覆蓋率不高,無法帶動沿江經濟發展。
三、港口標準化程度低。
珠江水系內河港口專業化程度低,內河泊位專業化更低;整個珠江水系內河港口可以自主實現數字化管理、智慧化操作的港口屈指可數,非標準化的內河港口作業機制、人工操作的泊位管理導致加重港口負擔、延長進出船舶運輸時間,直接加劇港口作業時間,嚴重妨礙內河航運發展。
立足珠江水系
繪制珠江水運“十四五”發展藍圖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著力推進現代化珠江航運體系建設,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一年。立足當前,謀劃長遠,高水平繪制珠江水運“十四五”發展藍圖。
一個目標:
要圍繞“著力推進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珠江航運體系建設”。而港口作為航運體系的中轉站,尤為重要。

整體規劃:
以智慧航運的“實時、融合、開放、自主、普遍、智能”六大特征作為設計原則,將通過由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等新技術支持制定的業務戰略和運營模式,推動集裝箱碼頭、干散貨碼頭業務轉型,優化效率,強化客戶為中心,促進經濟增長,提升資產生產率。
技術特點:
船旺云港是宙斯科技SaaS系統中的關鍵一環,借助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全面嵌入、深度植入,可實現提升碼頭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實現365*24 小時高效運作,提高貨物運轉效率,助力垂直運輸工具的遠程控制和水平運輸工具的無人駕駛。
科技賦能,多式聯運:
船旺云港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數據采集、分析技術、業務應用。為碼頭提升運維質量、降低運維成本、輔助決策。

1、交通運輸方面
內河營運車輛、船舶經授權后與碼頭、承運單位信息共享。
2、水文檢測方面
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準確性。
3、電子圍欄功能
車輛、船舶及碼頭可在電子圍欄內的區域進行智能調度管理。
4、公共安全場景
從通訊、海事、警用等方面保護內河營運正常運作。

通過與赤水港碼頭的合作,船旺云港智慧港口項目正式落地,“智慧碼頭”是趨勢,而赤水港碼頭只是開始,船旺將整合渠道聯合推動產業智慧化升級,數字化航運造福船東貨主便捷高效。
同時圍繞“著力推進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珠江航運體系建設”助力推進現代化珠江航運體系建設,開創珠江水運現代化新局面。
文丨車夢楠